http://jwc.wzu.edu.cn/Art/Art_17/Art_17_1846.aspx各学院、各部门、各教师:
根据网评专家组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和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的网评分数排名,现确定3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与9项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直接入选报备项目,另有7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与18项课堂教学改革项目进入会评,现将名单给予公布。
温州大学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按部门、学院排序) |
序号 | 学院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备注 |
1 | 创业学院 | 分布式众创空间支持下的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王佑镁 | 入选 |
2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面向地方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校际合作、产教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与建设 | 施晓秋 |
3 | 建筑工程学院 |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应用 | 王军 |
4 | 商学院 | 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商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罗建利 | 进入会评 |
5 | 法政学院 | 立足区域的卓越企业法务人才合作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王宗正 |
6 | 教师教育学院 | 交错学习技术的教学应用策略研究 | 叶新东 |
7 | 机电工程学院 | 面向数字化工程能力培养的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 陈亚绒 |
8 | 机电工程学院 | 创新创业教育与车辆工程专业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储军 |
9 | 建筑工程学院 | BIM技术在隧道工程课程中的应用 | 马建军 |
10 | 建筑工程学院 | 互联网+背景下工科专业校外实习创新与实践-以土木工程为例 | 余闯 |
温州大学省级课堂教学改革项目 (按部门、学院排序) |
序号 | 学院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备注 |
1 | 就业处 | “四业并进,四化联动”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改革——以《职业生涯发展指导》课程为例 | 朱丽莉 | 入选 |
2 | 教师教育学院 | 深度学习视角下基于SPOC平台混合学习模式实践研究 | 张新立 |
3 | 教师教育学院 | 基于支架理论的《学前卫生学》混合式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 陈旭微 |
4 | 教师教育学院 | 基于T.E.T课程理念的教师语言技能翻转教学创新与实践 | 吕小君 |
5 | 体育学院 | 体育专业术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体操》为例 | 赵海波 |
6 | 外国语学院 | 基于个人学习环境云平台的专门用途英语混合教学模式之研究 | 徐小舒 |
7 | 外国语学院 | 云翻译环境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 王红玫 |
8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多重动力机制下电磁学微翻转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 蔡建秋 |
9 |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基于案例的《生物学教学论》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 林国栋 |
10 | 法政学院 | 以判例为主的翻转式法学课堂教学改革 | 邱杓丹 | 进入会评 |
11 | 法政学院 | 国际经济法课程全英文浸入式课堂教学改革 | 缪心毫 |
12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性考核评价改革与实践研究 | 卓高生 |
13 | 教师教育学院 | 教育国际化视域下《教师专业化与教育问题选讲》的双语课程教学改革 | 章勤琼 |
14 | 教师教育学院 | “实践+自主”导向的《教育政策法规》课程教学改革 | 邓纯考 |
15 | 体育学院 | 以体育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六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篮球教学与训练》课程教学为例 | 张秀华 |
16 | 人文学院 | 学以致用: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背景下的中教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 陈柳 |
17 | 美术与设计学院 | 服装实践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一《服装CAD》为例 | 朱江晖 |
18 | 美术与设计学院 | 以服务地方为导向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 谢子静 |
19 | 美术与设计学院 | 以“创意激励”为导向的《广告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 刘俊 |
20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基于SPOC的公共选修课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 黄友初 |
21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SPOC驱动的“实践教学课堂”改革研究—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为例 | 李俊 |
22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雨课堂在大班翻转教学中的应用——以《电路分析》为例 | 吴平 |
23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项目化和专题化的普通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 | 罗海军 |
24 |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适应新高考的大学与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研究 | 赵肖为 |
25 |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以“双师”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环境评价》课堂教学改革 | 柯强 |
26 | 建筑工程学院 | 基于BIM技术的开放式建筑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 苏宏志 |
27 | 国际合作学院 | 中外学生同堂构建交易环节的国际化课程教学探索——以《Import and Export 》课程为例 | 陈翊 |
请会评项目负责人根据相关工作安排进行准备:
1.会评时间:暂定第三周(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2.会评汇报顺序:根据抽签决定汇报顺序,请各会评项目负责人于本周三(9月21日)下午15:10至南校区行政楼402室进行抽签。
3.会评汇报方式:采用ppt汇报方式,汇报时间6分钟,答辩时间2分钟。汇报ppt统一命名为“抽签号-负责人-项目名称”。
4.材料上交:各会评项目负责人将汇报PPT电子稿统一汇总至学院(部门),学院(部门)在下周二(9月27日)下午15:00前发送至邮箱928984163@qq.com。
以上内容如有不详,请与教务处专业建设促进中心联系,联系人:刘扬,联系电话:770291、660986。
教务处
2016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