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2日下午,由温州大学人文社科处主办,国际合作学院承办的学术沙龙“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原则”在北校区3号楼118会议室隆重举行。
沙龙邀请了台湾中原大学应用华语文学系的邓守信教授作主讲嘉宾,并邀请了人文学院马贝加教授、国际合作学院院长严晓鹏博士作讨论嘉宾,国际合作学院全体对外汉语教师以及相关学院的师生参加。沙龙由国际合作学院徐丽丽博士主持。
首先由温大人文社科处副处长郑春生教授致欢迎辞,他表示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汉语学习的热潮已经来临,在我校推进国际化教育的进程中,开展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题的学术沙龙很有必要,并希望能通过此次学术交流,促进两岸在华语研究方面更深入和多层次的学术合作。
邓守信教授
邓守信教授介绍了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语法点的界定、困难度、排序及语法点描述。他认为:汉语的语法点描述应该涵盖三方面的内容:功能、结构、用法;并结合台湾最新出版的教材《当代中文课程》的编写理念与大家分享他关于教学方面的经验。他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应该遵循的几大原则:累积性原则、针对性原则、零教学。指出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语中,语法教学应根据学习者的母语特点、学习背景、学习目标等来进行语法点的描述、调整顺序。
马贝加教授高度认同邓教授关于语法点界定和描述的理念。她和大家分享了关于“给”的语法解读,她认为:“给”是汉语学习者的难点,她以大量例子,介绍“给”作为助词、介词和动词的15种语义功能,特别是“给”作为介词时,可以通过是否获益和有无施事者区别“给”的语义功能。
严晓鹏教授从教育学角度,解读“汉语国际教育”,介绍了温大在国际汉语教育领域的探索性研究,尤其是华文教育、海外华文学校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结合《孔子学院与华文学校发展比较研究》、《意大利华文教育研究》两本著作,探讨了海外两类汉语教学机构——孔子学院和华文学校的异同,他认为海外华文学校是内生性的汉语教育与组织管理机构,该类型的华语教学也应紧扣“内生性”特点作出相应调整,他的报告为我们开启了华语教育新的研究视角。

学术沙龙正在进行
此次学术沙龙内容丰富详实,三位嘉宾的报告深入浅出,整场讲座气氛轻松愉快,在认真聆听后,在座的各位与邓教授就对外汉语中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对汉语教学实践中汉字的教学顺序、教学中的语言偏误的纠正问题等内容,邓教授都做出了深入的回答,邓教授开阔的学术视野与独特的见解,使在座的每一位师生获益匪浅,此次沙龙在在场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顺利结束。
此次沙龙是我院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孵化期的又一重要事件,自我院2015年1月成功进入专硕点孵化期以来,分别邀请了曹秀玲、吴勇毅、徐子亮、吴应辉、宗世海等多名该领域的专家来我院进行讲学和培训活动。

与邓教授合影留念